本文為閱讀 陳如珍 我不是你的家人:為甚麼我家的移工不願意跟我同桌吃飯(獨立評論)讀後感,敬請多多指教!
我這樣做還不夠好嗎?
作者 陳如珍 是一名香港籍的雇主,聘僱了一名菲律賓籍的移工當家傭。作者認為他對待這名移工的方式可說是非常好,像是提供他膳食費、熱情招待他家中食物、告訴他冰箱裡的食物「想拿就拿」、「別客氣」等。然而,令他困惑的是,不管她再怎麼款待菲籍家傭,都好像無法拉近彼的關係。
這樣親密的雇傭關係,真的對這名幫傭感到友善嗎?還是這只是雇主的主觀意識?讓我們試著以同理心,分為勞雇關係和文化差異等角度去窺探家戶移工可能有的想法吧!
勞雇之間的適當距離
1. 公私分明
當雇主邀請菲籍家傭一同吃晚飯時,希望他能放下手邊工作,好好的和大家吃一頓飯,本意應該是好的,但對於移工而言,這樣的邀約又代表著什麼呢?
家庭看護工幾乎都從早忙到晚,雇主家庭用餐時對他們而言,好不容易有個短暫的休息片刻,能通個電話給遠在他鄉的父母或是小孩、讓他們好好地「做自己」。陪著雇主的家人吃晚餐此時對他們來說可能更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工作,反倒可能增加移工在雇主家庭、工作環境中的壓力。
2. 過度關心
我們常聽到雇主和其他朋友分享生活時,常用「我都把他當作是自己家人」以顯示雇主與看護工的親密程度,但換個角度看看,移工們也是這樣想嗎?
家人,通常都會以提醒或叮嚀的口吻和家庭成員說話,像是「不要太晚回家」、「你要去哪裡」。上述這些「貼心」容易隨著「家人關係」的建立,下意識讓移工覺得「雇主是不是不願意讓我放假?」、「雇主又要怎樣規範我的人際交往了嗎?」等可能干涉私事的過度關心。這樣子的關心是否容易為家務移工帶來更多困擾?值得慎思。
3. 他的工作並不包含要喜歡我們
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中,小孩一針見血地告訴他:「她 [看護阿姨] 的工作並不包含要喜歡我們」。的確,在雙方合約裡面,並沒有要求看護工要關心雇主及其家人。當每個人的個性、生長環境、生活習慣都大不相同,我們對看護工自以為的「友善」時,又憑什麼要求他們也有同樣的回饋呢?
4. 飲食與文化差異
對於家中的移工來說,雖然雇主願意分享家中食物,但這些屬於雇主文化的香料、調味料等,真的是他所熟悉的嗎?菲律賓人常把綠豆做成鹹料理、喜歡甜的義大利麵等等,但當他們發現,打開冰箱沒有一樣是自己的家鄉味,要讓這些移工們如何像雇主們所說的「任你使用」?
不管在哪個國家的外籍移工,都會遇到類似的困擾,像是印尼人信仰伊斯蘭教的關係,不吃含有豬肉成分的料理;或當拉丁裔移工打開美國白人雇主的櫥櫃,看見全都是白人所習慣使用的香料。如果雇主沒注意到這些小細節,即使是對移工純純的一份善意,也容易蒙上一層灰。
如何在勞雇之間取得平衡
在我的觀點下,換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當我們今天工作下班後,老闆大方地說下班後要請團隊們吃飯,想要透過聚餐認識大家,這不也是一種另類的應酬和加班嗎?甚至容易影響到他人的私生活。
那麼在家庭移工的眼裡,他們或許也想多點自己的私人空間。我們應該試著用同理心去思考他們需要以及在意什麼、生活環境有什麼適應不良、還有需要什麼協助等等,我們不只能用關心的語氣去詢問,更該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綜合上述觀點看來,雇主不能一味地認為自己了解家庭移工,而讓他們飽受可能的情緒勒索;相反地,也不能把保持界線當作是冷漠對待移工的一種藉口,而要在尊重彼此以及適當距離之間,取得彼此最佳的平衡點。
資料來源:
我不是你的家人:為甚麼我家的移工不願意跟我同桌吃飯(陳如珍/獨立評論)
更多資訊:
香港為何沒有菲律賓餐廳(Augustus Chan/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外籍移工在台灣,誰幫他們煮出家鄉味?(蘇品慈/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外勞文化大不同(台南市政府勞工局)
責任編輯:賴志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