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鐵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禁止了北車大廳的任何群聚活動,作為防疫的措施並未引起任何爭端,過往使用大廳的民眾也遵守。最近,隨著疫情漸漸有平息之趨勢,各行各業皆開始思考如何調整各項措施,讓生活的種種慢慢地回歸正軌。而其中,台鐵在北車因疫情實施的「禁坐」政策,即傳出將延續執行至疫情之後,化為常態。
這項消息傳出之後,就如以往的北車大廳議題(紅龍事件等)一般,隨即引發各派立場人士間的論戰。部分的人以「實用性」出發,認為台北車站作為「車站」,即需發揮車站的功能,大廳也不例外,因此不應開放非旅客者停留。另一部分則認為北車大廳並非一般的車站大廳,在地下的樓層仍能發揮候車之功能的情形下,車站大廳開放席地而坐能夠展現台灣重視多元與人權的國家立場;而坐於北車大廳的「不只有移工、更有台灣人」更甚展現了族群間的自由與平等。台鐵在網友發起「坐爆北車」活動落幕後也發表回應,將和相關單位及學者、團體合作研究找出替代方案。
我們的團隊經過簡單的討論後,認為造成爭端的諸多議題,能夠粗分為「社會福利」與「道德觀」相關的面向。
社會福利
就社會福利來說,若欲將臺北車站大廳人數減少、可解決動線紊亂的問題,「如何引導分散人流」將成為一大關鍵。以伊斯蘭文化中極重要的開齋節來說,節日當天總是聚集許多外籍移工;在假日的時候比起其他地點,台北車站也成為外籍移工聚會的首選。相反的,北車附近的印尼街、泰國街等地點相對冷清許多。造成這樣的問題可歸咎於外籍移工甫入境時相關措施的缺乏,他們僅能從仲介公司或移民署所提供的資訊中獲取有限的資料,對於場所的運用僅有淺薄的認知,以至於外籍移工「只」知道臺北車站大廳、「只」能在台北車站大廳聚會。
就算至其他地方聚會,外籍移工也會有被檢舉、驅趕的疑慮(如公園事件),這又帶到另一個問題-「對外籍移工有形或無形的歧視」。部分國內媒體針對外籍移工形塑負面的形象,導致大眾對移工觀感不佳、警政相關單位在跨文化的處理上訓練不周因此沒有落實不帶偏見、依法執法的精神,若大眾可以更理性的面對外籍移工,他們會較可無顧慮的使用其他場地,也達到疏散台北車站大廳人流的目的。
再者,外籍移工聚集在台北車站大廳的原因還包括生活預算。以勞基法未規範到的社福外籍移工平均一個月薪資一萬五千元來說,除生活中必要開銷外,這份薪水還得負擔一大口子的生活開銷。台北車站大廳作為難得可見室內的開放場所,就這樣順水推舟似地成為外籍移工假日為解鄉愁及排解工作壓力和朋友聚會的理想之地,觀察台北車站周圍的商家及物價,高昂的價位也不是他們可以負擔得起的。
另以非外籍移工角度切入,也不難發現台北車站長期聚集遊民及弱勢人士,台北車站大廳禁坐所引起的爭議絕非僅限於對外籍移工議題,如何解決台北車站街友、遊民的問題也是政府急需處理的。
道德
過去因外籍移工人口攀升,多數商家為商機進駐一特定區域(台北車站、台中第一廣場),東南亞商圈應運而生。為照顧飄洋過海的異鄉人,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又將原本的商圈改制為東協、東南亞文化區,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印尼街、泰國街(臺北)和東協廣場(台中)。面對東南亞文化區的成立,大眾應認知此為政府為彰顯、發揚不同文化而設立的,絕非將族群做種族隔離般的分類。
此次台北車站大廳禁坐事件原不必與種族歧視相關。然而,經我們觀察,部分民眾存在著「北車=移工=髒」等誤會、不合理連結,針對外籍移工的謾罵在網路上亦未停止過。北車大廳作為一大交通樞紐,絕非只有外籍移工聚集在此,也有相當人數的台灣人。部分台灣人對外籍移工的想像偏離現實,使此次議題無法建基在理性上溝通而使然。除了政府應針對文化區的設立初衷多加包裝、宣傳外,民眾應將對文化的包容化為平日面對多元文化時待人接物的態度,絕非以一元化「入境隨俗」、「遵守台灣規範」概括之。
我們的立場
經過團隊內的討論,我們認為應盡力保留實質用途與公共空間兼具的性質。也就是説,在保持路線通順的前提下亦維持集會自由。至於「席地而坐有礙觀瞻」、「外籍移工聚集於北車大廳會破壞環境整潔」等觀感問題,我們認為,其實是個人價值觀及台灣、東南亞文化間的差異下所造成的認知問題。環境方面,多數移工也落實衛生的觀念,並和北車清潔人員互相配合,盡力在聚會後留下整潔的車站大廳;再者,若今日使用空間的大多是乘客,北車大廳禁坐事件是否又有不一樣的詮釋?
隨著幾十春秋遞嬗,作為我國重要交通樞紐的台北車站已不限於交通功能,在不妨礙動線的前提下車站大廳免費開放聚會活動,是否為一種我國展現的多元、自由、人權、平等等國家價值之方法?車站大廳對於不同立場民眾,有單純盈利及交通的功能,有的更是象徵交流開放的意義,造成今日局面可追溯於台鐵往昔政策細節不周全、執行力度不一致等,現在以疫情為由,力推極具爭議的禁坐規定,不僅態度引起爭議,也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解決既有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民眾和政府多方溝通才有望解決的。經過團隊的討論,以下將列舉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式。
基於維持北車大廳實質用途及公共空間兼具的性質,我們認為可劃定固定通道,保持動線順暢並宣傳、嚴格宣導相關規定;政府及民間團體協助活絡北車周邊區域如地下街、小菲律賓、印尼及泰國街等,讓外籍移工在空間使用上有更多的選擇,同時顯現台北市作為首都的多元性及東南亞文化在台灣展現的不同樣貌;制度上應充分落實移工週假制度,必要時與社福機構合作,讓移工在假日時不需為照顧長輩、孩童而不得已選擇交通易達性高的地點,也可間接降低北車大廳的使用率。本次台北車站大廳禁坐事件不只顯示程序上的謬誤,更凸顯外籍移工在台灣的處境。「我們真的完全沒有歧視移工嗎?」期望社會有更多的理解及對話,共同思考我們共生共存的價值。
責任編輯:陶芓彤 Mikki Tao 、吳宇翔 Jackson Wu
Comments